黃書元,安徽舒城人,曾險些與書無緣,但是低調處事、深藏夢想、不甘平庸,用盡努力實現自我的個性,或許是天賦又讓他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2002年,黃書元授命擔任人民出版社社長兼黨委書記,這是一份榮耀,也是嚴峻的挑戰。人民出版社是新中國出版的旗艦,有光榮的傳統與驕人的成績,也有許多歷史遺留的難題。在14年的風風雨雨中,他讓這艘文化巨艦平穩駛入了轉型的航道,越做越大,越辦越強。在讀者心中,人民出版社是“最受歡迎的出版社”;在書業評獎中,它是獲獎超級大戶,曾一次獲得國家政府大獎6項;在學術影響力方面,它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圖書學術影響力報告》第一名;多年來,人民出版社的發行量、碼洋數、利稅額每年都呈兩位數增長。在出版行業跨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時期,人民出版社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記者:黃社長,人民出版社在中國出版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積累了豐厚的版權資產,作為人民出版社的掌門人,您是如何認識版權工作的?
黃書元:人民出版社創建于1921年,重建于1950年,是新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書籍出版社和著名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出版社。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出版社”社名,成為人民版圖書最為顯著的形象標志,這就是一筆無法估量的資產。95年來,人民出版社出版各類圖書近三萬多種,發行圖書期刊20多億冊,上交國家利稅數億元,為中國的出版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人民出版社歷經95年的發展,在中國出版界打造了一塊光彩奪目的金字招牌,積累了一筆豐厚的版權資產。目前,人民出版社每年出版新書大約1500種,出版《新華文摘》《新華月報》《人物》《雷鋒》等多種期刊,版權資產繼續增加。我們不僅要保護好這筆龐大的資產,還要不斷使這筆資產保值增值。
版權工作是出版社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版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版權資產管理、版權貿易,等等。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版權給出版社創造了效益,我們必須重視版權工作。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加強對版權資產的管理,不僅能為出版社的升級轉型打好基礎,而且可以為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歐美國家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團相比,中國出版社對版權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得較晚。早年間,人們的版權意識比較淡薄,很多出版社都沒有專門的法務人員,專業的版權技術人員也相對缺乏,一些人甚至認為對版權工作投入太多會增加出版社的成本。人民出版社較早認識到版權工作的重要性,在崗位設置和人才培養方面給予重視和支持,形成了一套清晰的版權工作思路。
我們認為:在出版社的各種資源中,版權資源是出版社的核心資源;在出版社的各種資產中,版權資產是出版社的核心資產。在數字化時代,出版社更要牢固樹立“版權也是資產”的概念,應該積極探索通過整合更多的版權資源,開拓更廣的版權運營模式獲得收益。面對網絡化、數字化的市場環境和日益加劇的競爭形勢,出版社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版權運營能力,依靠專業化、集約化的版權管理服務來降低運營成本,推動圖書產品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出版社需要加強對版權資產的管理厘清自己的版權資產狀態,從而為開展多元化經營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出版社的轉型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版權工作在出版社轉型發展中的重要性,努力嘗試從盤活存量、管好增量兩方面入手,探索科學、有效的版權資產評估體系,逐步完善版權資產管理制度,培養版權資產管理專業人才,不斷提高版權資產管理水平。
記者:黃社長,您強調了版權資產管理的重要性,人民出版社在加強版權資產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
黃書元:加強版權資產管理工作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制度,二是培養人才。 2012年,人民出版社成立了法律事務部(對外合作部),專門負責出版社的法律事務和版權工作,在制度建設上邁出了關鍵一步。經過近四年的努力,我們培養了一支年輕精干、專業高效的法務和版權工作團隊,在人力資源方面保障了出版社版權工作的正常運轉。法律事務部成立后,我們用最短的時間將出版合同的管理工作納入出版社ERP工作系統,明確了合同審理規則,實現了出版合同的數字化管理。針對不同的出版需求,我們制定了十幾種不同的合同模板,建立了標準化的合同起草、審核流程,保證了合同條款的嚴肅性和準確性,避免了出版合同簽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我們通過出版社ERP工作系統的建設,將出版合同管理由“線下”轉為“線上”,努力推動管理模式從“用人管理”向“用制度管理”的轉變。2015年,我們通過對出版社ERP工作系統的升級,將版權輸出的合同管理納入進來,大大提高了版權輸出工作的效率,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和系統性;2016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出版社ERP工作系統,計劃將版權引進的合同管理也納入到這一系統中,加強對引進版圖書合同執行情況的監督,規避違約風險。
在版權工作中,我們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打擊侵權盜版活動。我國雖然對侵權盜版行為一直進行嚴厲打擊,并在不斷完善版權保護的法律制度,但是侵權盜版活動仍然比較嚴重,有時甚至很猖獗。侵權盜版擾亂了出版社的正常經營,增加了出版社的運營成本,阻礙了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2015年11月,人民出版社就配合公安機關破獲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讀本》和《十八大以來廉政新規定》特大盜版案件,涉案碼洋120多萬元。
記者:黃社長,版權輸出是版權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您是如何看待版權輸出與版權資產管理之間的關系的?作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成員單位,人民出版社近年來在版權輸出方面有哪些亮點?
黃書元:版權輸出與版權資產管理都是出版社版權工作的重要內容,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中國最大的政治書籍出版社和公益性出版單位,人民出版社肩負著黨和國家賦予的特殊使命。我們要服務于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的大局,充分發揮自己的品牌優勢,創新版權輸出模式,增強發展后勁,努力走出一條哲學社會科學出版社版權輸出的新路。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出更多面向世界的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弘揚中國精神的出版物,為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做出貢獻。人民出版社以“向世界介紹當代中國”為宗旨,通過加大圖書產品的深度開發,不僅實現了出版“走出去”的跨越式發展,而且逐步探索出版權資產保值增值的新途徑。
從2011年至2014年,人民出版社有一系列重點圖書輸出海外?!吨扉F基答記者問》《朱镕基講話實錄》英文版、韓文版和中文繁體版已經成為版權輸出工作的經典案例,在英國、美國、韓國和中國港澳臺地區產生了積極影響。其中,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朱镕基答記者問》英文版已經銷售超過12000冊,同時,外文版在國外的暢銷拉動了國內中文版銷量的大幅增加?!多囆∑轿募讽n文版的翻譯工作已經展開,我們把這位中國政治家的智慧與韓國讀者一起分享。
2015年,人民出版社的版權輸出工作亮點紛呈。“改革開放元勛畫傳”系列除了英文版之外,還簽約了法文版、日文版和韓文版?!豆部狗ㄎ魉埂纷鳛槿虻谝徊坑芍?、俄兩國專家共同撰寫的記錄中蘇兩國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專題圖書,被列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的重要禮品,輸出了俄文版和英文版;2015年“9·3”慶典期間,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互相贈送了該書的中文版和俄文版,引起了中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秾W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英文版分別在美國書展和法蘭克福書展上舉辦了首發式和專題研討會,國際反響熱烈?!对嘌渍摪l展與改革》簽訂了日文版版權輸出協議,翻譯工作正按計劃推進?!锻肋线蟼鳌芬呀涰樌炗喠擞⑽?、日文、法文和阿拉伯文版權輸出協議;越南文和西班牙文的版權輸出正在談判中;中文繁體版權更是引來多家境外知名出版公司競購。“圖解當代中國叢書”和《平天下》都相繼簽訂了日文和阿拉伯文兩個語種的版權輸出協議?!吨袊洕鲁B》《論新常態》《人民幣區研究》《中國發展研究論》《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中國,如何表達自我》等一批反映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優秀圖書都分別簽訂了英、日、韓等多個語種的版權輸出協議。這些優秀作品的多語種輸出,增強了人民出版社在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為中國出版“走出去”做出了重要貢獻。
記者:黃社長,中國的出版業已經迎來了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出版對傳統出版造成很大沖擊,您是如何看待數字出版與版權資產管理兩者關系的?人民出版社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
黃書元:數字化出版給傳統出版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數字化出版時代,版權的意義和價值更加凸顯,通過加強版權資產管理,提高版權資源的使用效率,傳統出版社在轉型發展中可以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例如,馬列主義經典著作和政治讀物是人民出版社的一項重要圖書產品,95年來,我們出版此類圖書近萬種,形成了一筆龐大的版權資產。2008年,我們開始在紙質圖書的基礎上開發了數字化產品;2013年,我們建成了“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這套數據庫完整系統地收入了黨的思想理論重要著作文獻,內容覆蓋我國出版的所有馬列經典著作、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所有著作、公開發表的所有中央文件文獻、國家所有法律法規以及黨的思想理論領域所有知識點。此外,還有代表性地收入了大量研究性著作、黨史和國際共運史著作、重要人物資料,以及革命戰爭年代出版的部分重要圖書等。這套數據庫被黨政干部和專家學者稱為“用科學技術傳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創新工程”。2015年,“黨員小書包手機APP”產品正式上線,它以手機客戶端 APP 為載體,推動黨建工作擁抱“互聯網+”,為用戶提供信息聚合、互動互融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實現了黨組織和黨員個體學習內容的雙向反饋。數字化產品的開發為人民出版社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做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我們專門成立了數字出版中心和數字閱讀部,加大了對數字化產品的開發和推廣,這兩個部門將通過數字化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人民出版社的版權資源開發和版權資產的保值增值探索出又一條新路。
記者:黃社長,您剛才提到,人民出版社成立了數字閱讀部,成立這個部門的目的是什么?從版權工作的角度來看,這個部門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黃書元:數字閱讀部的前身是人民出版社團委于2014年發起成立的、面向社會各界讀者的線下讀書會。讀書會成立后,當年就創建了社交平臺,2015年上線運行。讀書會線上社交平臺以新媒體為載體,以圖書為媒介,依靠全國各大出版社、知名作者、新聞媒體、志愿服務機構和公益組織,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我們的目的是實現讀者、作者、編輯的交流、交際和交易;以讀書、閱讀為主題,以“讀書會”為核心內容、突出“讀書會”和“活動”兩大特色。讀書會的線上平臺運用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的通聯方式,推動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提升傳統出版業的網絡影響力。為運營好讀書會線上平臺和線下活動,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成立了數字閱讀部(讀書會辦公室)。我們經過廣泛調研,全新改版了讀書會社交平臺,引進了信息化建設的全生命周期咨詢監理服務,開發了新書發布、書摘、書評、閱讀快訊、社交圈、今日推薦等多種功能。自2015年8月創建以來,數字閱讀部負責維護的讀書會微信公眾號已經發布了100多篇文章,總閱讀量超過10萬次,關注人數近3萬人。我們探索出了一條線上閱讀和線下交流的“O2O模式”,既面向市場又以公益為主線,打造全國首個專門推動全民閱讀、大眾讀書的公益項目,為高端讀者、特殊讀者群體量身定制文化套餐、提供專享讀書服務。
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大背景下,讀書會已經成為圖書宣傳推廣的新模式,圖書銷售的新引擎,為讀者、作者和編輯創造了一個在線交流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讀者可以通過與作者和編輯的交流,用較少的精力發現我們的好書,節省了從浩瀚書海中找書的時間;作者可以通過與讀者和編輯的交流調整自己的思路,尋找新的創作靈感,寫出更好的作品;編輯可以通過與讀者和作者的交流發現新選題,開發更多的作者資源。讀者、作者和編輯的三方交流,為出版社開發更多更好的圖書產品添加了新動力,促進了版權資源的優化和重組,推動我們把版權資產做大做強。(文/常青)
簡 介
黃書元,男,安徽舒城人,195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黃書元同志從事出版工作三十多年,歷任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社長、社長,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安徽出版總社副社長,自2002年11月起,擔任人民出版社社長、黨委書記。
黃書元同志是全國政協第十一、十二屆委員。由于在出版領域的突出貢獻,他多次榮獲全國新聞出版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入選中宣部首批“四個一批”人才,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出版工作者”、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2009、2012年兩次被中組部、人力資源部、國家公務員局記“三等功”;2011年被評為全國出版系統先進個人(全國勞動模范);2014年11月榮獲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2015年當選為中國十大出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