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中國版權協會主辦的遠集坊第五期在京舉辦,主講嘉賓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譚躍,主題為:傳統出版的數字化關鍵和產業方向。
譚躍,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執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期間,他歷盡市場考驗,以大刀闊斧的改革,構建起中國出版界第一個百億集團;2011年起他帶領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最大的大眾出版和專業出版集團,銳意改革創新,2016年邁上“三百億集團”臺階。依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使集團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家隊。今天的中國出版集團正朝著具有一流綜合競爭力、文化影響力和國際傳播力的國際著名出版集團邁進。
本期講壇上,譚躍分享了他和中國出版集團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以及集團打造國際著名出版集團的構想和實踐,并就“傳統出版的數字化關鍵在哪里、產業方向是什么?”做了主題演講。
主講嘉賓:譚躍
譚躍在演講中指出,在當今大數據、云計算、AI、VR為代表的新技術浪潮下,數字化呈現出四個趨勢:一是虛擬成為新的技術主流,二是共享成為新的經濟形態,三是移動支付成為新的支付方式,四是數字經濟成為新時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泉。在這幾個趨勢中可以看到,都離不開大數據作為前提。大數據的存在使得機器人產品、共享產品、支付體系的創新成為可能。
譚躍說,對于當今出版業而言,最關鍵、最本質、最有用的就是內容本身所蘊含的全部數據,也就是“內容即數據”。在經歷了體制驅動、資本驅動之后,出版業將迎來數據驅動的新的發展階段。他以中國出版集團為例,介紹了“經典古籍數據庫”、“語言文字知識服務平臺”、“中讀”、“在線音樂教育平臺”、“易閱通平臺”、“譯云大數據語料庫”、“新華商城”等集團在大數據方面的探索和實踐。他說,集團正在力圖構建一個以數據為核心、以出版新業態為導向的由內向外、逐步延展的大數據現代知識服務體系,旨在為國民素質的構建提供知識支持。譚躍以基礎層、核心層、中間層、外圍層四個圈層形象描述了集團在大數據知識服務體系上的構建格局。
傳統出版人可以也必須在學習中掌握大數據這個工具,對此,譚躍分享了他的幾點心得:1.在新時代,解決主要矛盾、追求高質量發展,其中底層的最基本問題是創新,而創新的決定性因素是科技;2.傳統出版業本身還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但中心正在轉移,融合發展逐步將成為主旋律;3.在數字化網絡化的浪潮中,傳統出版商的要害是內容數據,關鍵是內容數據的集成、核心是內容數據的研發應用;4.在數據化中出版將真正成為內容提供服務和創新主體,內容數據的規模、資產化、集約性、增值潛力將越來越代表著出版新業態的方向??傊?,內容數據將是根本性的。
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在書面致辭中說,今天的遠集坊 是一場關于出版的精神盛宴,也期待在譚躍總裁開講之后,更多的出版界重量級人士來到遠集坊分享來自出版實踐和理論的精辟見解與智慧,遠集坊將運用現代媒體手段把精彩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推送出去。
遠集坊第五期現場
本期講壇主持嘉賓為中國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李巖,黑龍江出版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李久軍,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總隊長李樹江,勵訊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張玉國,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張紀臣,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張凌云,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陸彩榮,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宏兵,新華書店總店總經理茅院生,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周斌,青島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孟鳴飛,人民音樂出版社社長莫蘊慧,浙江冠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倪良,全國政協委員、世界翻譯家聯盟副主席、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百度副總裁兼CEO助理梁志祥,中文在線常務副總裁謝廣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經理路英勇等特邀嘉賓出席了本期講壇并做交流。
遠集坊第五期嘉賓合影
據悉,“遠集坊”由中國版權協會主辦、國家版權創新基地承辦。講壇秉承“碰撞思想火花,匯集八方智慧”的理念,將長期舉辦,邀請人文、社科、科技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研討,努力為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往期回顧:
第一期:2017年9月29日,遠集坊首期以“赫圖阿拉之問”為主題開講,主講嘉賓為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
第二期:2017年10月22日,第二期講壇以“非遺保護傳承”為主題,主講嘉賓為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
第三期:2017年11月12日,第三期講壇以“小米模式與新時代創新”為主題,主講嘉賓為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第四期:2017年12月2日,遠集坊第四期講壇,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中國版權協會名譽理事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主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
【編輯】:龐奉叢